通知
FOCA MARKETS不会以任何名义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要求客户提供帐户等个人信息,若有任何疑问,请在官网或官方APP内咨询在线客服核实。
关闭

【大宗周刊】海南国际清算所: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筑牢场外衍生品市场“底座”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1-23

编者按

随着我国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持续完善,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加速推进,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价值正获得产业界普遍认可。海南国际清算所作为现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后台清算机构,从零开始,精心筹备,推出场外掉期清算业务,为大宗商品衍生品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近日,“兰格钢铁网2025年度建筑钢材提质增效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海南国际清算所总经理刘世源在会上发表题为《大宗商品场外清算发展与展望》的主旨演讲,受到参会企业的广泛关注。会后,刘世源代表海南国际清算所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对我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何展望?

海南国际清算所:纵观国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场外衍生品市场(下称场外市场)的发展远早于场内衍生品市场(下称场内市场),场外市场的规模远大于期货市场。中国期货市场在规模上已达到世界前列水平,但场外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场外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正获得产业界广泛认同。与集中竞价的场内市场不同,场外市场是分散的、协商的、机构参与的。作为场内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外市场凭借灵活定制、精准对接现货企业需求等独特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助力企业提升经营韧性和发展质量。

在此背景下,海南国际清算所应运而生,作为现货市场和场外市场的中后台清算机构,从零开始,精心筹备,推出了场外掉期清算业务,有效地填补了现有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空隙,成为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相信随着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大宗商品场外清算业务功能不断完善、可清算品种不断丰富,服务场外市场的能力也将逐步增强,助力我国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的规模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2022年10月,海南国际清算所成立,2023年10月正式上线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如何评价你们这几年做出的成绩?

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清算所是从2022年10月开始正式运作的,到现在已满3年。总结下来,公司发展方向是“先定战略,再定打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在发展方向的指引下,公司首先依托市场机制,组建专业团队。其次,确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逐步确定掉期清算业务模式并构建起完善的覆盖业务全流程的规则制度、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成熟后报监管部门,获得批复。最后,自主研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场外清算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为业务的规范运营、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业务正式上线后,多措并举,迅速将业务拓展至全国,为大宗商品衍生品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2023年10月,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正式上线。两年实践,成果丰硕。海南国际清算所在品种数量、客户参与程度、清算规模等方面均实现了“见量”“起量”和“增量”:一是可清算产品持续扩容。目前可清算目录中的掉期清算产品达到45个,已覆盖钢材、铁矿、废钢、甲醇等多个大宗商品品类。二是会员数量不断壮大。我们服务的都是机构客户,没有自然人参与。目前参与掉期业务的开户机构已超过250家,涵盖生产企业、贸易商等主流参与者,众多龙头企业已将海南国际清算所掉期业务纳入其核心经营体系。三是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月度成交笔数与保证金规模屡创新高。截至目前累计清算规模已突破200万吨,清算合约价值突破40亿元,客户保证金实时余额突破1.4亿元,日均客户权益近1亿元。尤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各项业务指标较2024年同期均实现了3~4倍的强劲增长。

记者:风控是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重中之重,海南国际清算所在风险防控方面有什么特殊举措?

海南国际清算所: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场外掉期业务风险,建立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多维度风险防控,防范发生大规模风险事件。

针对场外市场特点,我们制定了《海南国际清算所风险管理办法》《海南国际清算所违约处置办法》《海南国际清算所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等规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以应对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异常行情,设置了极端行情处置流程,在价格大幅波动时,对市场进行统一处理,与客户建立沟通机制,避免发生大规模风险事件。

实践证明,我们的规则制度体系和专业能力经得住市场检验。2024年“十一”长假前后,受宏观利多政策影响,黑色板块相关品种价格大幅上行,加之2025年4月初美国特朗普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显著波动,引发多起现货贸易商爆雷事件。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提前部署、密切监控、紧密沟通、事后回溯等方式,确保了所有交易的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任何风险事件。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海南国际清算所依托严谨高效的规则制度与风控体系构建的“安全阀”的强大功能,更折射出我们的专业运营团队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与灵活应对能力。

记者:海南国际清算所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于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有何具体规划?

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清算所两年的实践表明,实体经济对场外衍生品的需求非常强烈,场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现阶段,海南国际清算所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套保需求。下一步,海南国际清算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持续拓展掉期可清算目录。海南国际清算所目前掉期业务以黑色、化工品种为主,未来会逐步增加品种。我国多个大宗商品进口量世界第一,包括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大豆、天然橡胶等,还有咖啡、铝、镍等进口量世界第二,对应的套期保值需求旺盛。期货交易所的场内标准化期货无法覆盖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都可以通过场外市场得到有效补充和满足。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自贸港政策红利,重点围绕天然橡胶、咖啡、椰子、槟榔等热带特色农产品,以及航运、船用燃料油、造船等海洋经济产业,探索定制化掉期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大力拓展创新业务模式,丰富工具箱。不断优化升级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的规则制度体系,与国际规则制度接轨,完善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同时,深化与期货交易所、现货平台及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模式共研—产品共创—流量共享—利润共赢”的协同机制,重点拓展现货市场清算、交易市场清算等业务板块,以市场化手段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创新研发新模式,探索跨境清结算业务。以自贸港封关为契机,在满足监管要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跨境清结算服务,设计符合自贸港跨境业务发展的账户体系及清结算流程,适时推出具有自贸港特色的跨境结算产品,为国内实体企业参与境内外交易提供平台支持。

四是优化股权结构,打造国际化清算所。以开放姿态,欢迎期货交易所、清算机构以及有战略共识且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的机构或企业入股海南国际清算所。同时,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机遇,积极与境外交易所合作,通过业务协同、人才互通、资本融合,打造国际化清算所,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记者: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作,这将为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自贸港封关后,贸易、资金、运输等跨境自由便利制度体系全面落地,将为海南国际清算所国际化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依托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与账户体系创新,海南国际清算所可以更好地开展跨境业务。借鉴新加坡等地经验,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将推动大宗商品产业链集聚,助力海南自贸港从政策高地迈向全球产业高地。

同时,自贸港封关也将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南国际清算所急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高标准改造提升跨境金融枢纽功能。我们用3年时间向市场证明了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巨大潜力,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持续探索业务创新和清算模式创新、建设报价信息平台、引入更多经纪商群体、引入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为场外市场建设筑牢金融基础设施“底座”。

责任编辑:孙亚宁 审核:崔丽华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栏目热文

【大宗周刊】海南国际清算所: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筑牢场外衍生品市场“底座”

展开全文

编者按

随着我国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持续完善,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加速推进,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价值正获得产业界普遍认可。海南国际清算所作为现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后台清算机构,从零开始,精心筹备,推出场外掉期清算业务,为大宗商品衍生品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近日,“兰格钢铁网2025年度建筑钢材提质增效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海南国际清算所总经理刘世源在会上发表题为《大宗商品场外清算发展与展望》的主旨演讲,受到参会企业的广泛关注。会后,刘世源代表海南国际清算所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对我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何展望?

海南国际清算所:纵观国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场外衍生品市场(下称场外市场)的发展远早于场内衍生品市场(下称场内市场),场外市场的规模远大于期货市场。中国期货市场在规模上已达到世界前列水平,但场外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场外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正获得产业界广泛认同。与集中竞价的场内市场不同,场外市场是分散的、协商的、机构参与的。作为场内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外市场凭借灵活定制、精准对接现货企业需求等独特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助力企业提升经营韧性和发展质量。

在此背景下,海南国际清算所应运而生,作为现货市场和场外市场的中后台清算机构,从零开始,精心筹备,推出了场外掉期清算业务,有效地填补了现有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空隙,成为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相信随着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大宗商品场外清算业务功能不断完善、可清算品种不断丰富,服务场外市场的能力也将逐步增强,助力我国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的规模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2022年10月,海南国际清算所成立,2023年10月正式上线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如何评价你们这几年做出的成绩?

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清算所是从2022年10月开始正式运作的,到现在已满3年。总结下来,公司发展方向是“先定战略,再定打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在发展方向的指引下,公司首先依托市场机制,组建专业团队。其次,确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逐步确定掉期清算业务模式并构建起完善的覆盖业务全流程的规则制度、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成熟后报监管部门,获得批复。最后,自主研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场外清算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为业务的规范运营、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业务正式上线后,多措并举,迅速将业务拓展至全国,为大宗商品衍生品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2023年10月,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正式上线。两年实践,成果丰硕。海南国际清算所在品种数量、客户参与程度、清算规模等方面均实现了“见量”“起量”和“增量”:一是可清算产品持续扩容。目前可清算目录中的掉期清算产品达到45个,已覆盖钢材、铁矿、废钢、甲醇等多个大宗商品品类。二是会员数量不断壮大。我们服务的都是机构客户,没有自然人参与。目前参与掉期业务的开户机构已超过250家,涵盖生产企业、贸易商等主流参与者,众多龙头企业已将海南国际清算所掉期业务纳入其核心经营体系。三是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月度成交笔数与保证金规模屡创新高。截至目前累计清算规模已突破200万吨,清算合约价值突破40亿元,客户保证金实时余额突破1.4亿元,日均客户权益近1亿元。尤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各项业务指标较2024年同期均实现了3~4倍的强劲增长。

记者:风控是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重中之重,海南国际清算所在风险防控方面有什么特殊举措?

海南国际清算所: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场外掉期业务风险,建立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多维度风险防控,防范发生大规模风险事件。

针对场外市场特点,我们制定了《海南国际清算所风险管理办法》《海南国际清算所违约处置办法》《海南国际清算所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等规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以应对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异常行情,设置了极端行情处置流程,在价格大幅波动时,对市场进行统一处理,与客户建立沟通机制,避免发生大规模风险事件。

实践证明,我们的规则制度体系和专业能力经得住市场检验。2024年“十一”长假前后,受宏观利多政策影响,黑色板块相关品种价格大幅上行,加之2025年4月初美国特朗普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显著波动,引发多起现货贸易商爆雷事件。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提前部署、密切监控、紧密沟通、事后回溯等方式,确保了所有交易的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任何风险事件。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海南国际清算所依托严谨高效的规则制度与风控体系构建的“安全阀”的强大功能,更折射出我们的专业运营团队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与灵活应对能力。

记者:海南国际清算所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于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有何具体规划?

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清算所两年的实践表明,实体经济对场外衍生品的需求非常强烈,场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现阶段,海南国际清算所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套保需求。下一步,海南国际清算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持续拓展掉期可清算目录。海南国际清算所目前掉期业务以黑色、化工品种为主,未来会逐步增加品种。我国多个大宗商品进口量世界第一,包括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大豆、天然橡胶等,还有咖啡、铝、镍等进口量世界第二,对应的套期保值需求旺盛。期货交易所的场内标准化期货无法覆盖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都可以通过场外市场得到有效补充和满足。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自贸港政策红利,重点围绕天然橡胶、咖啡、椰子、槟榔等热带特色农产品,以及航运、船用燃料油、造船等海洋经济产业,探索定制化掉期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大力拓展创新业务模式,丰富工具箱。不断优化升级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的规则制度体系,与国际规则制度接轨,完善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同时,深化与期货交易所、现货平台及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模式共研—产品共创—流量共享—利润共赢”的协同机制,重点拓展现货市场清算、交易市场清算等业务板块,以市场化手段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创新研发新模式,探索跨境清结算业务。以自贸港封关为契机,在满足监管要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跨境清结算服务,设计符合自贸港跨境业务发展的账户体系及清结算流程,适时推出具有自贸港特色的跨境结算产品,为国内实体企业参与境内外交易提供平台支持。

四是优化股权结构,打造国际化清算所。以开放姿态,欢迎期货交易所、清算机构以及有战略共识且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的机构或企业入股海南国际清算所。同时,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机遇,积极与境外交易所合作,通过业务协同、人才互通、资本融合,打造国际化清算所,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记者: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作,这将为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自贸港封关后,贸易、资金、运输等跨境自由便利制度体系全面落地,将为海南国际清算所国际化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依托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与账户体系创新,海南国际清算所可以更好地开展跨境业务。借鉴新加坡等地经验,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将推动大宗商品产业链集聚,助力海南自贸港从政策高地迈向全球产业高地。

同时,自贸港封关也将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南国际清算所急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高标准改造提升跨境金融枢纽功能。我们用3年时间向市场证明了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巨大潜力,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持续探索业务创新和清算模式创新、建设报价信息平台、引入更多经纪商群体、引入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为场外市场建设筑牢金融基础设施“底座”。

责任编辑:孙亚宁 审核:崔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