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FOCA MARKETS不会以任何名义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要求客户提供帐户等个人信息,若有任何疑问,请在官网或官方APP内咨询在线客服核实。
关闭

财务公司转型新探索,紧跟企业“出海”搭建金融桥梁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1-25

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是中国金融领域的小众分支。2022年至2024年一系列监管政策更新升级,旨在引导财务公司回归服务集团的主业,强化内部金融服务属性,这一群体也迎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变革期。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日随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调研团走访多家财务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不符合新监管要求的旧业务逐步压降清退完毕,财务公司重新“轻装上阵”,更多聚焦保障集团日常流动性稳定,提升全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然而,在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财务公司也面临着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与外部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净息差持续收窄等经营压力,融资需求的差异化“补位”,以及协助企业“出海”强化资金运用效率,成为新发展时期一些财务公司的新探索。

搭金融桥梁,助集团“出海”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商业机遇瞄向海外时,业务“出海”也催生出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财务公司作为连接集团内部与外部金融机构的“桥梁”,在集团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充当着金融参谋的角色。

“集团在扩展东南亚市场时,我们会去了解当地银行业的零售信贷产品、汇率政策等,协助集团寻找境外合作银行。比如,去年我们就去泰国寻找汽车金融的合作银行,深入了解当地的汽车销售市场及行为习惯。”广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泽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在吴泽云看来,中国企业“出海”遇到的金融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需要在当地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融资、结算等金融需求。对中国企业来说,天然希望能与中资银行合作,但目前中资银行在海外的业务触角仍较为有限,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不够。二是中国企业在当地纳税、给当地雇员发工资等基本的银行账户服务需要找到合适的银行提供,因为有些银行受限于业务资质和当地监管要求,并不能提供此类业务。三是一些国家受外汇储备有限、跨境资本管制等影响,货币兑换和资金跨境汇出有一定限制。

“为解决集团‘出海’所面临的金融需求困难,我们的角色就是要发挥金融桥梁的作用,提前了解当地金融业情况,建立合作银行白名单,服务好集团‘走出去’战略。” 吴泽云称。

作为跨境资金管理高需求行业,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的同时,跨境结算、境外融资等跨境金融需求亦水涨船高。据南航集团财务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南航集团建成了境内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通过实时自动归集功能高效回笼境外销售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跨境资金运用业务场景,开展本外币跨境放款及外债借入,累计协助集团向成员企业发放2.7亿元人民币跨境贷款。

在跨境结算通道建设方面,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构建独立自主、安全可控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通道,2021年7月,南航集团财务公司接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成为广东省首批推广试点企业之一,协助成员企业落地境外销售、境外采购、境外放款等跨境人民币使用场景,有效提升境外资金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

融资“补位” 助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优质信贷项目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资源,财务公司则转而通过“补位”方式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为成员企业提供流动性应急、项目前期资金等特色服务。

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即为典型案例。随着集团向科技、城市、金融三大板块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板块增长不断提速。

“财务公司的角色则是配合集团战略,提供流贷、并购贷款、票据等综合金融服务。”华发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姚炜称。

成立于2023年5月的珠海尚方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尚方”)是华发集团的被投企业,立足于户用与工商业屋顶光伏、储能及智慧综合能源业务。作为科创企业,公司早期只能获得有限的外部信贷资源,难以满足市场拓展需要。

“珠海尚方是科创企业,即便公司有业务,但大多数银行给到的贷款规模也就1000万元左右,这样的资金量对于企业抢占市场杯水车薪。”姚炜表示,财务公司在了解到企业的业务布局及发展战略后,于2023年11月率先给予其1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支持;2024年2月,鉴于公司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期流动资金明显不足,又将综合授信额度调增至5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快速扩张期的资金需求。

作为广东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省属能源企业,广东能源集团近年来在风电、储能、固碳技术等多方面开展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优势,成为储能领域的关键突破口。今年9月,广东能源集团入股固态电池领域领跑者之一的北京卫蓝公司(下称“北京卫蓝”)并合资成立广东卫蓝公司。广东能源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走访广东卫蓝及其产线,针对企业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特点,财务公司设计定制化融资方案,帮助企业提升信用评级,进一步扩大外部金融资源对接范围,助力企业引入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多位受访的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兼具产业背景与金融能力,对处于初创期、发展期,甚至出现短期经营困难的集团成员企业有更深的了解,这些企业往往阶段性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或资金需求量大,难以与外部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相契合,财务公司反而能“补位”提供精准的融资支持。

不过,在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财务公司也面临着负债端成本压降难与资金运用受限的双重挤压,部分财务公司曾出现过阶段性负息差(负债端利息支出大于资产端利息收入)的情况。如何紧跟集团战略发展,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依然是财务公司群体面对的持久课题。

排版:罗晓霞

校对:姚远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栏目热文

财务公司转型新探索,紧跟企业“出海”搭建金融桥梁

展开全文

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是中国金融领域的小众分支。2022年至2024年一系列监管政策更新升级,旨在引导财务公司回归服务集团的主业,强化内部金融服务属性,这一群体也迎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变革期。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日随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调研团走访多家财务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不符合新监管要求的旧业务逐步压降清退完毕,财务公司重新“轻装上阵”,更多聚焦保障集团日常流动性稳定,提升全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然而,在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财务公司也面临着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与外部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净息差持续收窄等经营压力,融资需求的差异化“补位”,以及协助企业“出海”强化资金运用效率,成为新发展时期一些财务公司的新探索。

搭金融桥梁,助集团“出海”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商业机遇瞄向海外时,业务“出海”也催生出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财务公司作为连接集团内部与外部金融机构的“桥梁”,在集团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充当着金融参谋的角色。

“集团在扩展东南亚市场时,我们会去了解当地银行业的零售信贷产品、汇率政策等,协助集团寻找境外合作银行。比如,去年我们就去泰国寻找汽车金融的合作银行,深入了解当地的汽车销售市场及行为习惯。”广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泽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在吴泽云看来,中国企业“出海”遇到的金融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需要在当地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融资、结算等金融需求。对中国企业来说,天然希望能与中资银行合作,但目前中资银行在海外的业务触角仍较为有限,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不够。二是中国企业在当地纳税、给当地雇员发工资等基本的银行账户服务需要找到合适的银行提供,因为有些银行受限于业务资质和当地监管要求,并不能提供此类业务。三是一些国家受外汇储备有限、跨境资本管制等影响,货币兑换和资金跨境汇出有一定限制。

“为解决集团‘出海’所面临的金融需求困难,我们的角色就是要发挥金融桥梁的作用,提前了解当地金融业情况,建立合作银行白名单,服务好集团‘走出去’战略。” 吴泽云称。

作为跨境资金管理高需求行业,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的同时,跨境结算、境外融资等跨境金融需求亦水涨船高。据南航集团财务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南航集团建成了境内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通过实时自动归集功能高效回笼境外销售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跨境资金运用业务场景,开展本外币跨境放款及外债借入,累计协助集团向成员企业发放2.7亿元人民币跨境贷款。

在跨境结算通道建设方面,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构建独立自主、安全可控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通道,2021年7月,南航集团财务公司接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成为广东省首批推广试点企业之一,协助成员企业落地境外销售、境外采购、境外放款等跨境人民币使用场景,有效提升境外资金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

融资“补位” 助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优质信贷项目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资源,财务公司则转而通过“补位”方式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为成员企业提供流动性应急、项目前期资金等特色服务。

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即为典型案例。随着集团向科技、城市、金融三大板块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板块增长不断提速。

“财务公司的角色则是配合集团战略,提供流贷、并购贷款、票据等综合金融服务。”华发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姚炜称。

成立于2023年5月的珠海尚方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尚方”)是华发集团的被投企业,立足于户用与工商业屋顶光伏、储能及智慧综合能源业务。作为科创企业,公司早期只能获得有限的外部信贷资源,难以满足市场拓展需要。

“珠海尚方是科创企业,即便公司有业务,但大多数银行给到的贷款规模也就1000万元左右,这样的资金量对于企业抢占市场杯水车薪。”姚炜表示,财务公司在了解到企业的业务布局及发展战略后,于2023年11月率先给予其1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支持;2024年2月,鉴于公司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期流动资金明显不足,又将综合授信额度调增至5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快速扩张期的资金需求。

作为广东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省属能源企业,广东能源集团近年来在风电、储能、固碳技术等多方面开展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优势,成为储能领域的关键突破口。今年9月,广东能源集团入股固态电池领域领跑者之一的北京卫蓝公司(下称“北京卫蓝”)并合资成立广东卫蓝公司。广东能源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走访广东卫蓝及其产线,针对企业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特点,财务公司设计定制化融资方案,帮助企业提升信用评级,进一步扩大外部金融资源对接范围,助力企业引入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多位受访的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兼具产业背景与金融能力,对处于初创期、发展期,甚至出现短期经营困难的集团成员企业有更深的了解,这些企业往往阶段性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或资金需求量大,难以与外部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相契合,财务公司反而能“补位”提供精准的融资支持。

不过,在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财务公司也面临着负债端成本压降难与资金运用受限的双重挤压,部分财务公司曾出现过阶段性负息差(负债端利息支出大于资产端利息收入)的情况。如何紧跟集团战略发展,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依然是财务公司群体面对的持久课题。

排版:罗晓霞

校对:姚远